韦皋出生在唐玄宗天宝四年(公元745年),年轻时就因文才出众而名动西川,被誉为当世之才。他性格洒脱不羁,却因恃才傲物,常常与周围格格不入。
他的父亲对这个自以为是的儿子十分失望,多次训斥也无济于事,最后干脆放任不管。甚至当亲友上门为韦皋提亲时,韦父直接回绝,担心会误了好人家的闺女。父母相继去世后,家产很快花光,而韦皋依旧无功名在身。他并不以为意,或流连山川,或流连酒席,生活自在,反倒让他的诗文愈发清新空灵。
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张延赏权势滔天,性格刚烈,却喜欢笼络文人雅士,府中诗酒宴饮不断。他之所以如此殷勤款待宾客,另一层原因是希望从中为爱女张紫茵挑选良婿。然而因眼界极高,迟迟无人入选,常常令他郁郁叹息。
夫人苗氏看不下去,直言道:“若挑剔得太过,恐怕连凤凰都会被错认成山鸡。”她当面推荐韦皋,说他才华横溢,是人中龙凤,将来必定前程无量。张延赏心中虽有疑虑,但想到妻子眼光独到,又不会拿女儿幸福冒险,便勉强同意了。
展开剩余70%于是韦皋入赘张家。婚后不久,他与张紫茵感情融洽,初期表现也算体面,让张延赏稍感放心。但好景不长,韦皋的傲慢脾气再度暴露。他对家中仆人常常出言讥讽,动辄呵斥,逐渐失去人心。
一次,张延赏与宾客兴致勃勃地吟诗,韦皋却当众挑出诗句不押韵、用典不当,让岳丈大失颜面。之后,他又在外批评那些“不会写诗却硬要做诗的人”,此话传到张延赏耳中,更令其心生不满。从此,岳父看韦皋愈发不顺眼,态度逐渐冷淡。府中仆人察觉风向,也对韦皋冷嘲热讽。虽有岳母苗氏暗中庇护,但力量有限,韦皋又不肯低头认错,结果夫妻二人与张家渐行渐远。
张紫茵心思细腻,忍受不了这种冷遇。她含泪劝夫道:“丈夫当以建功立业为本,若只在家中混日子,纵然满腹才学,也难逃旁人的轻视。你该为自己,也该为我们争一口气!”这番话终于让韦皋心生触动。
见丈夫下定决心外出求仕,张紫茵立刻支持,拿出全部首饰为他筹备行装,临别时还取下金簪相赠,以备急需。韦皋向来自负,此刻却深受感动,忍不住落泪。
入仕后,正值唐德宗困守奉天,朝廷危急。韦皋毛遂自荐,既献良策,又亲自上阵杀敌,助唐军平定叛乱,立下大功。德宗十分赏识,欲留他在朝任职。但韦皋恳请回蜀,坦言若无爱妻劝勉,就没有今日的自己,他必须回去兑现承诺。
公元785年,韦皋以新任西川节度使的身份荣耀归蜀。张紫茵早已倚门而望,得知夫君凯旋而归,满心的忧郁一扫而空,喜悦如雨后初晴。此后,韦皋多次率军大破吐蕃,重振丝绸之路,终成大唐名臣,名垂青史。
参考资料: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《隋唐人物述评》等
发布于:天津市